2月28日,在金東區東孝街道浙江朗順汽摩配制造有限公司內,自動涂裝線上一套套減震器模具經過上件、水洗、自動噴漆、冷卻等工序,不斷被加工為成品。
“原先一套涂裝流程一天生產模具4500套至少需要20個工人,改用自動化生產線后,操作人員只有7人,不僅人工成本降低,原材料利用率也提高不少,一桶涂料由人工作業噴涂1000模提高到智能操作噴涂2000模。”公司副總經理胡劍告訴記者,借力“機器換人”和加大設備技術改造力度,公司“智能制造”水平大大提升,去年產值超1億元,今年有望搶奪更多海外訂單,計劃實現產值1.5億元。
搭乘“智能制造”列車邁向產業中高端、提升產品競爭力,在金東區,這樣的企業并不少見。連日來,在江東鎮浙江大眾齒輪有限公司車間內,12臺數控車床和一條自動化生產線滿負荷作業,工人們正抓緊生產開年新接到的訂單。去年,該公司投入近2000萬元打造數字化、智能化車間,產能大幅提升,產值達1.22億元。今年開年又迎來“開門紅”,1至2月份實現產值2500萬元,訂單金額目前達7000萬元。
大眾齒輪”負責人朱寶強說:“以前一條生產線需要好幾個人管理,現在使用數控車床,一個人就可以管理兩臺,效率大大提高,產能也較以前翻一倍。”嘗到技改甜頭后,該公司今年繼續邁大步伐,計劃再投入3500萬元進行設備智能化更新,打造一批無人操作車間,力爭今年產值再翻一番。
開年訂單紛至沓來,源于金東區工業企業加大以“智能制造”為核心的設備技術改造。近年來,金東區加快推進“兩化”深度融合,實施一批以機器設備代替人工操作的技改項目,鼓勵引導企業走“智能制造”之路,加快技術改造、裝備更新,推動產業向中高端邁進,形成產業競爭新優勢。2016年,實現全區工業技改占工業投資比重79%。其中,列入省級技改項目2項,市級20項;新增技改備案項目34項,其中“零增地”技改項目11項。市級“機器換人”示范試點企業29家,其中示范企業8家,試點企業21家。“智能制造”模式下,企業通過大量應用智能化、自動化系統和設備,不僅有效提高了生產效率,還進一步降低了能耗,實現清潔生產。“我們先后投入3000多萬元,對后道殺菌和包裝生產線進行改造,大幅提高自動化智能化生產水平,實現殘次品幾率基本為零。”浙江李子園食品有限公司設備總工程師鄭宋友介紹說,此外,公司還對制瓶設備、送料系統、輸送線系統、殺菌等環節進行智能化改造,減少廢品次品,并實現冷卻水回收和循環利用,大大促進節能降耗。
據悉,圍繞加快企業智能制造發展步伐,今年,金東區將大力實施機器換人“511計劃”,組織實施20項“機器換人”重點技改項目,培育10項“機器換人”示范項目。同時,繼續做大企業技術中心和工業設計中心等創新平臺,加大對現代裝備制造業、戰略性新興產業扶持力度,引導企業向“智能和質能制造”轉變,進一步提升全區企業產品檔次和產業層次。